董狐直笔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基础信息
拼音dǒng hú zhí bǐ
注音ㄉㄨㄥˇ ㄏㄨˊ ㄓˊ ㄅ一ˇ
繁体蕫狐直筆
感情董狐直笔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尊重历史事实。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意思解释)
- 改过迁善(意思解释)
- 星霜屡移(意思解释)
- 冷若冰霜(意思解释)
- 绰有余裕(意思解释)
- 秣马厉兵(意思解释)
- 拉大旗作虎皮(意思解释)
- 野没遗贤(意思解释)
- 饿虎吞羊(意思解释)
- 寿元无量(意思解释)
- 救经引足(意思解释)
- 将寡兵微(意思解释)
- 囚首垢面(意思解释)
- 尘外孤标(意思解释)
- 室徒四壁(意思解释)
- 水中捞月(意思解释)
- 百步穿杨(意思解释)
- 不能自拔(意思解释)
- 量能授官(意思解释)
- 白首之心(意思解释)
- 黑天半夜(意思解释)
- 地大物博(意思解释)
- 离奇古怪(意思解释)
- 显亲扬名(意思解释)
- 意料之外(意思解释)
- 福善祸淫(意思解释)
- 河山之德(意思解释)
- 驰魂宕魄(意思解释)
※ 董狐直笔的意思解释、董狐直笔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离经辨志 | 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
失魂丧胆 | 形容极度恐慌。 |
所作所为 |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 |
价值连城 | 价:价格;连城:连成一片的好多城池。形容物品很珍贵;价值很高。 |
齐头并进 | 几支队伍并行前进。也指几个事情同时展开。 |
严阵以待 | 严:严肃整齐;严阵:整齐严正的阵势。摆好阵势等待着。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着敌人。 |
四书五经 |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
香草美人 |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
打肿脸充胖子 | 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
栋梁之材 | 可以做屋栋房梁的材料。比喻能够担当重任的人。 |
惜指失掌 |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
因噎废食 | 噎:食物堵塞在咽喉;废:停止;食:吃。因吃东西卡过喉咙;从此就停止吃东西。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就停止不干。 |
囊萤照雪 |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
进道若退 |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
兴高采烈 |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
熟能生巧 |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
室迩人遥 | 见“室迩人远”。 |
心烦意乱 |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安身立命 |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
踵武前贤 | 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
充耳不闻 |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
匪夷所思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
引领翘首 | 引领:伸长脖子;翘首:抬头。伸长脖子,抬着头。非常盼望的样子。 |
心服口服 |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
背乡离井 |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
满面春风 | 春风:春天温暖的风。本指春风拂面;温暖宜人。现指心情喜悦;满脸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 |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 九州:指全中国。月亮普照全中国,而人间苦乐不同,少数人过着吃喝玩乐奢侈豪华的生活,好多人却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