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一儆众的成语故事


惩一儆众

拼音chéng yī jǐng zhòng

基本解释惩:惩罚;儆:警告。惩罚一个人,以警戒众人。

出处《清史稿·谷际歧传》:“若得惩一儆众,自可群知洗濯。”


暂未找到成语惩一儆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惩一儆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魑魅魍魉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罗掘一空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30回:“是时宁城已罗掘一空,急切不得巨款,没奈何任他所为。”
志满意得 宋 陆九渊《与刘伯协书》:“当无道时,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满,君子阨穷祸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锯、投荒裔。”
当机立断 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以身试法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出头露面 明 施耐庵《水浒传》:“孙二娘从小出头露面,况是过来人,惯家儿,也不害什么羞耻。”
经纬天下 《史记·秦始皇本纪》:“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慷慨悲歌 晋 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燕雀安知鸿鹄志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作贼心虚 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