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难不避的成语故事


临难不避

拼音lín nán bù bì

基本解释避:回避。到了危难之时并不躲避。形容勇敢胆大。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


暂未找到成语临难不避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临难不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惨不忍睹 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元·许名奎《忍经》:“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 《宋史·邓绾传》:“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
罗掘一空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30回:“是时宁城已罗掘一空,急切不得巨款,没奈何任他所为。”
志满意得 宋 陆九渊《与刘伯协书》:“当无道时,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满,君子阨穷祸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锯、投荒裔。”
物腐虫生 宋 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流离转徙 清 戴名世《周烈妇传》:“与其妇翁皆贱业,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
遁入空门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门,我听见,并不惊异。”
空口无凭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空口无凭的话,门生也不敢朝着老师来说。”
路无拾遗 《孔子家语·相鲁》:“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