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的成语故事

拼音tòng dìng sī tòng
基本解释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让人震撼;也让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静。
出处唐 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痛定思痛的典故
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军逼近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为解朝廷燃眉之急,文天祥毅然辞去右丞相的职务,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元营谈判,并伺机窥察军情。到元营后,文天祥慷慨陈辞,痛斥了元军南侵的罪行。元军统帅伯颜被其才华折服,企图劝他归顺元朝,但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
不久,元军强迫文天祥跟随贾余庆一起前往元朝的京城大都。文天祥本欲以死明志,但想到国恨家仇,就忍辱负重跟随贾余庆一同前往。船到京口(今江苏镇江)时,文天祥趁人不备,乘上一条小船逃走,碾转来到了真州(今江苏仪征)。他把敌人的军情虚实告诉了真州守将苗再成,又写信给淮东、淮西两位边帅,约他们联合行动,驱逐元军。不料,驻守扬州的淮东边帅李庭芝以为文天祥已投降元军,这回是来代敌人骗取扬州城的,就下令逮捕他。文天祥百口莫辩,只得出城,从此改名换姓,死里逃生,一路渡海南下,来到福州。
逃亡路上,文天祥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后来汇集成《指南录》。他在《指南录后序》中叹道:“生与死是像昼夜转移一样平淡的事。死了也就算了,但是艰难险恶的处境反复错杂出现,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得了的事情。痛苦的事情过了之后,再回想起当世的痛苦,这种痛又是多么深刻啊!”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痛定思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束手无策 | 宋 王柏《鲁斋集》:“士大夫念虑不及此,一旦事变之来,莫不束手无策。” |
致远恐泥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
枝对叶比 | 唐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及其大坏也,俪偶章句,使枝对叶比,以八病四声为梏拳,拳拳守之,如奉法令。” |
晕头转向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 |
前瞻后顾 |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七十致仕》:“死期将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远,夜行不休,前瞻后顾,无所栖归,不亦太可怜乎!” |
学而时习之 |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材轻德薄 | 宋 朱熹《论臧否所部守臣状》:“熹委是材轻德薄,不足取信,岂复更敢臧否人物。” |
自食其果 | 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
春冰虎尾 | 《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
鬼鬼祟祟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