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愁垂涕的成语故事


悲愁垂涕

拼音bēi chóu chuí tì

基本解释垂:垂下。涕:泪。因为悲哀、愁苦而落泪。

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


暂未找到成语悲愁垂涕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悲愁垂涕)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火树银花 唐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 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去无回 柯岗《逐鹿中原》第11章:“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出头露面 明 施耐庵《水浒传》:“孙二娘从小出头露面,况是过来人,惯家儿,也不害什么羞耻。”
学而不厌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民不畏死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粗服乱头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
铁树开花 明 来集之《铁氏女》:“顿开鹦鹉笼,扭上鸳鸯配。定教那铁树开花还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