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鬲之困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胶鬲,商周时人,纣时因遭世乱,曾隐遁为商。《孟子·告子下》:“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后因以“胶鬲之困”指士人不在位而处于困难之境。
出处《孟子·告子下》:“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例子元和丙申岁秋八月,余以胶鬲之困,寓居精舍。唐·元杰《浈阳果寺开东岭洞谷铭序》
基础信息
拼音jiāo gé zhī kùn
注音ㄐ一ㄠ ㄍㄜˊ ㄓ ㄎㄨㄣˋ
繁体膠鬲之困
感情胶鬲之困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用于人处在困境时。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强中自有强中手(意思解释)
- 贫贱不移(意思解释)
- 忧喜交集(意思解释)
- 安于现状(意思解释)
- 铁面无私(意思解释)
- 到此为止(意思解释)
- 自食其果(意思解释)
- 危急关头(意思解释)
- 性急口快(意思解释)
- 纷乱如麻(意思解释)
- 青云直上(意思解释)
- 酒能乱性(意思解释)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意思解释)
-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意思解释)
- 舞刀跃马(意思解释)
- 一条龙(意思解释)
- 法不阿贵(意思解释)
- 平地一声雷(意思解释)
- 屡试不爽(意思解释)
- 通时合变(意思解释)
- 背乡离井(意思解释)
- 唯利是图(意思解释)
-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意思解释)
- 逢人说项(意思解释)
- 脸黄肌瘦(意思解释)
- 五花八门(意思解释)
- 今夕何夕(意思解释)
- 乱作一团(意思解释)
※ 胶鬲之困的意思解释、胶鬲之困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闻风而动 | 一听到消息就立即行动起来。风:消息。 |
及时应令 | 与季节时令相适应。 |
逍遥法外 | 不受拘束。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 ;仍然自由自在。 |
大有可为 | 事情很值得做;很有开拓或发展有前途。 |
反唇相稽 | 反唇:回嘴;顶嘴;稽:争论;计较。受到指责不服气;抓住对方话把;反过来责问对方。 |
彬彬有礼 | 彬彬: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
上下其手 |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
锲而不舍 |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
将计就计 | 利用对方的计策反过来向对方施计。 |
浪费笔墨 |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 |
杀鸡取卵 | 杀了鸡取出鸡蛋。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
遁入空门 |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
空口无凭 | 凭:凭证。只是嘴说;没有凭证。指不足为据。 |
敷衍了事 | 敷衍:将就应付;不认真。了:了结。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指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 |
进锐退速 | 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
公才公望 |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
量能授官 |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
道山学海 |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
流里流气 | 举止轻浮,品行不端。 |
战战业业 | 戒慎畏惧貌。 |
湖光山色 |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白草黄云 |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 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
快人快语 |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说爽快话。 |
春寒料峭 |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
似曾相识 |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
欢聚一堂 | 欢乐地聚集在一起。 |
避俗趋新 | 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