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中不发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5回:“武后临朝,心中郁闷,曾三上封章,劝其谨守妇道,迎主还朝,武后俱留中不发。”
例子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32回:“给事中萧俨,复上疏极谏,俱留中不发。”
基础信息
拼音liú zhōng bù fā
注音ㄌ一ㄡˊ ㄓㄨㄥ ㄅㄨˋ ㄈㄚ
繁体畱中不發
感情留中不发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封建文书等。
近义词留中不下、留中不出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齐头并进(意思解释)
- 干干脆脆(意思解释)
- 压岁钱(意思解释)
- 炙手可热(意思解释)
- 一干二净(意思解释)
- 三长两短(意思解释)
- 兢兢战战(意思解释)
- 欺善怕恶(意思解释)
- 急功近利(意思解释)
- 倒裳索领(意思解释)
- 著手成春(意思解释)
- 风虎云龙(意思解释)
- 刻不容缓(意思解释)
- 古往今来(意思解释)
- 目无全牛(意思解释)
- 扪心自问(意思解释)
- 闲情逸致(意思解释)
- 战战业业(意思解释)
- 稳如泰山(意思解释)
- 孜孜不倦(意思解释)
- 清风劲节(意思解释)
- 才高七步(意思解释)
- 热气腾腾(意思解释)
- 鸡口牛后(意思解释)
- 无穷无尽(意思解释)
- 腾声飞实(意思解释)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意思解释)
- 天下为一(意思解释)
※ 留中不发的意思解释、留中不发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奉命惟谨 | 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 |
本位主义 | 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 |
太岁头上动土 | 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 |
黄台之瓜 | 黄台:指《黄台瓜辞》,为唐李贤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
顾后瞻前 | 同“瞻前顾后”。 |
销声匿迹 | 不出声;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销:消失。 |
神出鬼入 | 出:出现。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
云天雾地 |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
万里长城 | 指我国长城。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 |
暴取豪夺 |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
语重心长 | 重:郑重。恳切话说得诚恳;有分量;心意深长。 |
目不斜视 |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
春冰虎尾 |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
光前启后 | 犹“光前裕后”。 |
阳春白雪 |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画地为牢,议不入 |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
倒裳索领 | 索:搜寻、寻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
事与愿违 |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
无稽之谈 | 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踵武前贤 | 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
不合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
认贼作父 | 把坏人当作父亲;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 |
细水长流 | 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
人尽其才 | 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尽:全部用出。 |
在此存照 | 照:查考,察看。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作凭证 |
荡然无余 |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