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三谏之义三谏之义的意思
sānjiànzhī

三谏之义



三谏之义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公羊传 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出处《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

例子东汉·王充《论衡·程材》:“案世间能建蹇蹇之节,成三谏之义,令将检身自敕,不敢邪曲者,率多儒生。”


基础信息

拼音sān jiàn zhī yì

注音ㄙㄢ ㄐ一ㄢˋ ㄓ 一ˋ

繁体三諫之義

感情三谏之义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三谏之义的意思解释、三谏之义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月明如水 月光清澈,如同水一样。
石枯松老 枯:干枯。石头干裂,松树老朽。形容历时极为久远。
金屋藏娇 金屋:富丽华贵的房屋;娇: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嫖的女儿。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作妇。后指特别宠爱某美貌女子;也特指纳妾。
辙鲋之急 辙鲋:陷在干涸车辙中的鲫鱼。比喻因厄迫身。
习非成是 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火树银花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闪亮;绚丽灿烂。
顺口溜 民间的一种句子长短不等口头韵文。
翻箱倒柜 把箱子柜子都倒过来;形容彻底搜寻查看。也比喻无保留地拿出自己的东西。
起兵动众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乐道好古 以守道为乐,喜爱古制。
鼻青脸肿 鼻子发青,脸都肿起来,形容被打得很惨。
不攻自破 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反治其身 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不得而知 得:能够。无从知道。
光前启后 犹“光前裕后”。
缠绵悱恻 缠绵: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悱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无法排遣。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也作“悱恻缠绵”。
欺善怕恶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死对头 指难以和解的仇敌。
进谗害贤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便还就孤 就撤回到我这里.。
春光明媚 明媚:鲜艳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一条龙 比喻事物首尾相连,排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线。也比喻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上的相关联的连续。
家破人亡 家园被毁;亲人死亡。形容家庭惨遭不幸。
凡夫俗子 泛指平庸的人。
知往鉴今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绿林强盗 指山林的强盗。
臭名昭著 名:名声;昭著:显著;明显。坏名声谁都知道。
通时合变 同“通权达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