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人鼻息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仰:依赖;鼻息:呼吸。依靠他人的呼吸而生存。比喻靠人家而生存;必然看人家的脸色行事;而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犹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例子百年梦,国势弱,叹蹉跎。仰人鼻息,奴才思想奈天何!(陈毅《水调歌头 四游良口》词)
基础信息
拼音yǎng rén bí xī
注音一ㄤˇ ㄖㄣˊ ㄅ一ˊ ㄒ一
正音“息”,不能读作“xì”。
感情仰人鼻息是贬义词。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辨形“仰”,不能写作“养”、“抑”。
近义词身不由己、傍人门户、寄人篱下
反义词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英语be slavishly dependent(act on the orders of; depend on somebody's whims and pleasures; live at somebody's mercy.)
俄语жить за чужой счёт(полагáться на других)
日语人の鼻息を伺(うかが)う
德语von jm (sklavisch) abhǎngig sein(jm hǒrig sein)
法语être dépendant servilement des autres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肝髓流野(意思解释)
- 水至清则无鱼(意思解释)
- 落叶归根(意思解释)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解释)
- 过五关,斩六将(意思解释)
- 发综指示(意思解释)
- 见多识广(意思解释)
- 挥霍无度(意思解释)
- 玩世不恭(意思解释)
- 惜指失掌(意思解释)
- 半路出家(意思解释)
- 止于至善(意思解释)
- 到此为止(意思解释)
- 因噎废食(意思解释)
- 万马奔腾(意思解释)
- 敷衍了事(意思解释)
- 表里如一(意思解释)
- 连珠炮(意思解释)
- 囚首垢面(意思解释)
- 狭路相逢(意思解释)
- 茕茕孑立(意思解释)
- 不置可否(意思解释)
- 半夜三更(意思解释)
- 讨价还价(意思解释)
- 异宝奇珍(意思解释)
- 凡夫俗子(意思解释)
- 稳如泰山(意思解释)
- 起死回生(意思解释)
※ 仰人鼻息的意思解释、仰人鼻息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得意洋洋 |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
来去无踪 | 踪:脚印。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 |
贫贱不移 | 移:改变。不因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 |
囊萤映雪 |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
望风扑影 | 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 |
火树银花 |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闪亮;绚丽灿烂。 |
杀手锏 | 喻指取胜的绝招。 |
扫地出门 | 原指把一切杂物都扫出门去;室内干干净净;不留任何东西。后比喻全部家产都被处理;连人也被赶出家门。 |
挥霍无度 | 任意花钱没有节制。挥霍;亦作“挥攉”。摇手称挥;反手称攉。引申为任意花钱。度:限度。 |
之死靡二 | 同“之死靡它”。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
雨散风流 | 比喻离散。 |
连珠炮 |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
黑不溜秋 | 形容黑得很难看。 |
妻儿老少 | 见“妻儿老小”。 |
急功近利 |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 |
三十三天 |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国无宁日 |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
平心而论 |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
经史百子 |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
交臂历指 | 交臂:两手反缚;历指:古代拶指的刑罚。象罪犯两手反缚、受拶指的刑罚一般。形容痛苦万状,毫无自由。 |
卑鄙龌龊 | 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
故态复萌 | 老样子又重新恢复。指原来的旧习气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
乐以忘忧 |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
无影无踪 |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
飞蛾扑火 |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