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guó

治国


拼音zhì guó
注音ㄓˋ ㄍㄨㄛˊ

繁体治國
词性动词

治国

词语解释

治国[ zhì guó ]

⒈  治理国家政务,使强盛安定。

安邦治国。

administer a country; manage state affairs;

引证解释

⒈  治理国家政务。

《礼记·大学》:“治国在齐其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野老治国于地利,騶子养政于天文。”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文以治国,武以捍难。”
《陕北民歌选·移民歌》:“三山低,五岳高, 毛主席 治国有勋劳。”

⒉  安定、太平的国家。

《庄子·人间世》:“治国去之,乱国就之。”
《管子·明法》:“所谓治国者,主道明也;所谓乱国者,臣术胜也。”

国语辞典

治国[ zhì guó ]

⒈  治理国事。

《礼记·大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治国以礼,民无怨声。」

⒉  政治清明百姓安乐的国家。

《荀子·富国》:「其耕者乐田,其战士安难,其百吏好法,其朝廷隆礼,其卿相调议,是治国已。」

乱国

分字解释


※ "治国"的意思解释、治国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修养是个人魅力的基础,其它一切吸引人的长处均来源于此。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列在首位说明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做一个文明的大学生是学校和社会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2.这些人揽辔澄清、志在治国安邦的,也是大有人在。

3.到了春秋时期,由于社会上层建筑发生巨大的变革,因而造成礼崩乐坏,暴露出以礼治国的危机。

4.从历史事实看,从一部民主社会主义魏玛共和国宪法的缝隙中冒出了一代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裁统治;而从现代法治国家管理社会的状况看,行政权力扩大化倾向日趋明显,*制因素和专横现象也比比皆是。

5.一百十五、儒家将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视为治国安邦之方略,把珍爱自然天物作为道德教育之内容。这是原始儒学馈赠给现代人的精神财富。

6.这一时期,天下大乱,各家思想却蓬蓬勃勃,如雨后春笋,但各家思想的主旨都是为了寻找治国安民之道。

7.他从不购买并穿戴华贵衣服以摆显赫地位,“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为了实现著书立说以资治国借鉴,近20年不分日夜,废寝忘食,经常抱病工作。

8.自古这用药便如治国,有的药是君,有的药却是臣,若是君强臣弱,自然国泰民安,但若是君弱臣强,大权旁落,那可要天下大乱了。那两味药本是药中的臣子,分量一旦加重,便将一副好端端的良方,变成了伤人元气的狼药。

9.但各国的统治者皆鼠目寸光,治理国家乏善可陈,只有氐族人苻坚颖脱而出,治国兴邦,颇多建树,曾有过短暂统一中国北方的壮举。

10.和中外报刊发表大量时政文章,拜访当政者,提出各种治国安民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