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ǎn

典故


拼音diǎn gù
注音ㄉ一ㄢˇ ㄍㄨˋ
词性名词

典故

词语解释

典故[ diǎn gù ]

⒈  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

引用典故。

literary quotation; classical allusion;

引证解释

⒈  典制和成例。故,故事,成例。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讌见,輒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北史·高隆之传》:“隆之 性好小巧,至於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时论非之。”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压角之来莫究其始, 开元 礼及累朝典故并无其文。”

⒉  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大戏节戏》:“其时典故如 屈子 竞渡, 子安 题阁诸事,无不谱入,谓之月令承应。”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一》:“语杂詼谐皆典故,老传著述岂初心。”
老舍 《茶馆》第三幕:“‘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又有典故,出自《武家坡》!”

国语辞典

典故[ diǎn gù ]

⒈  有出处、依据的故事典例。

《北史·卷四三·刑峦传》:「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证引该洽。」
《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

英语classical story or quote from the literature

法语citation littéraire

分字解释


※ "典故"的意思解释、典故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路不拾遗”、“负荆请罪”、“匡衡凿壁”、“程门立雪”等比比皆是的典故,佐证了一部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史。

2.生活的意义是有一群彼此照应的朋友。在相聚时,大笑;在分开时,挂念;在别人面前,有彼此才知道的典故和笑话;在想念时,马上送上我的问候。

3.典故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可分为事典、语典两类。

4.这篇文章引用了“掩耳盗铃”这个典故,主题就更突出了。

5.王林教授借“千金市骨”这一典故指出,雨花区要勇于兑现,舍得花钱,在长沙乃至整个中部地区形成扶植产业高端化的示范效应。

6.杨时师承程颢、程颐,位列程门四大弟子,著名的历史典故程门立雪、洛学心传的主人公,就是他。

7.大赛题目多为“咄咄”、“海市蜃楼”、“裁酌”这些常用却容易写错的词语,同时还穿插着部分成语和典故,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

8.有时向李贞请教一些诗词中地名,典故的出处见他皆对答如流,滔滔不绝,钱浦心中的确对李贞学识渊博生出几分佩服。

9.学步桥是古城邯郸十大景观之一,是邯郸宝贵的历史遗产,特别是“邯郸学步”这个典故,更是家喻户晓。现在学步桥已经建成了一个带状公园,更成了人们早晚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10.“路不拾遗”、“负荆请罪”、“匡衡凿壁”、“程门立雪”等比比皆是的典故,佐证了一部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