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āngzhèng

方正


拼音fāng zhèng
注音ㄈㄤ ㄓㄥˋ
词性形容词

方正

词语解释

方正[ fāng zhèng ]

⒈  成正方形,不歪斜。

字写得很方正。

upright and foursquare;

⒉  正直不阿。

为人方正。
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upright; righteous;

引证解释

⒈  指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

《管子·形势解》:“人主身行方正……行发於身而为天下法式者,人唯恐其不復行也。”
《东观汉记·吴良传》:“﹝ 吴良 ﹞以清白方正称。”
《旧唐书·儒学传上·徐文远》:“文远 方正纯厚,有儒者风。”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崔遵度 性方正,深於琴。”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⒉  古代制科之一。 汉文帝 时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諫者”,多为举荐;后成为制科之一,如 唐 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諫科”, 清 代有“孝廉方正科”,有举荐和自荐之别,先荐,后廷试。以德行方正为取士的主要标准。

⒊  正方形;四四方方。

《周髀算经》卷上“圆出於方,方出於矩” 汉 赵爽 述:“圆规之数,理之以方;方,周匝也。方正之物,出之以矩;矩,广长也。”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五:“她学得极快,口音清楚,写的字也很方正。”
吴组缃 《山洪》一:“他的脸形方正。”

国语辞典

方正[ fāng zhèng ]

⒈  严正不偏。

《文选·贾谊·吊屈原文》:「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⒉  汉代选举科目名。

《文选·扬雄·解嘲》:「策非甲科,行非孝廉,举非方正。」

英语Fangzheng county in Harbin 哈爾濱|哈尔滨[Ha1 er3 bin1], Heilongjiang, clear and square, neat, square (person)​

法语Fangzheng

分字解释


※ "方正"的意思解释、方正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他身高六英尺,长得精瘦。他的目光锐利,咄咄逼人。他生就一只细长的鹰钩鼻子,给他平添几分机警而果断的神态。他下颚突出方正,说明他行事坚定。

2.辩论场上:两方正在唇枪舌剑;裁判面红耳赤;评为全神贯注;观众们交头接耳。

3.老秀才是府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4.方正天一阵哆嗦随即一股骚味四散开来,虽然难闻可是没人敢捂住鼻子,厉宏儒第一次看到顾融如此愤怒,那种气势就连陆文墨都不及一半。

5.路旁一片烤烟地,只见绿油油的烤烟垄挨垄,棵靠棵,挨挨挤挤连成一片,方方正正,简直是一块立体大地毯。

6.双方正在谈判加入世贸组织问题。

7.很怀念初临山顶的惊喜。陡直狭窄的山路突然豁然开朗,整个城市刹那送到眼底。玉色长空,青黑群鸦,云气从四周山谷中绵绵不绝涌出,瞬息万变。棋盘格局的街道,棋子般的町屋,城中方方正正的一块浓绿是御所。苏枕书

8.小黄是一个学识渊博,品行方正的人,最近他从人生鼎沸的大都市,来到了人迹罕至的撒哈拉大沙漠进行考察。

9.责难人容易,谁都能做到.但是,单纯的责难却不告诉对方正确的道路的话,从中诞生不出任何东西.改正意味着要成就什么事情,而责难什么也成就不了.

10.方方正值豆蔻年华,十分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