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ǐnrán

凛然


拼音lǐn rán
注音ㄌ一ㄣˇ ㄖㄢˊ

繁体凜然
词性形容词

凛然

词语解释

凛然[ lǐn rán ]

⒈  恐惧、畏惧。

众官凛然。

awe-inspiring;

⒉  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

凛然正气。

stern;

引证解释

⒈  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或形容表示敬重或惊恐的神态。

《孔子家语·致思》:“夫子 凛然曰:‘美哉德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济 先略无子姪之敬,既闻其言,不觉凛然,心形俱肃。”
唐 刘禹锡 《蜀先主庙》诗:“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宋 苏辙 《贺致政曾太傅启》:“付青简以遗事,追 赤松 而并游,大节凛然,四方仰止。”
《水浒传》第六七回:“宋江 道:‘吾观 关胜 义气凛然,始终如一,军师不必多疑。’”
明 方孝孺 《贫乐窝记》:“戚然若蒙不洁而恐人之觉也,凛然若临百仞之渊而忧其坠也。”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三章:“这位‘石头老人’的姿态十分傲慢,显出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

⒉  形容寒凉。

唐 孟郊 《杀气不在边》诗:“杀气不在边,凛然中国秋。”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三:“夏天清暑展开,可以满室凛然。”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庆公 又命长枪手数十拒守 西华门 洞,终夜间寒风凛然。”

国语辞典

凛然[ lǐn rán ]

⒈  态度正直,人格严正。汉·杨恽〈报孙会宗书〉:「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凛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也作「凛如」。

分字解释


※ "凛然"的意思解释、凛然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你的这种小男人风范和他的大义凛然显然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2.什么地位!什么面子!多少愚人为了你这虚伪的外表而凛然而生畏。莎士比亚

3., 忠魂不泯一腔热血化春雨,大义凛然千秋壮志泣鬼神。

4.岳阳一听就乐了,这个王成林虽然被自己打出了一脸的鼻血,但却偏偏摆出一幅大义凛然为民请命的模样,在岳阳看来却是说不出的滑稽。

5.既然如此,那罗兄你又何必惺惺作态,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来指谪小弟呢?到头来终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6.一次次受到诽谤,一次次受到威胁,一次次受到打击,一次次挥戈还击。一次次捍卫真理,一次次为正义而斗争,一次次伸张冤屈,记者日,愿你一生正气凛然!

7.听道这小子如此为非作歹、无恶不作,当真是个个义形于色,人人大义凛然。

8.民族精神不仅仅是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也不仅仅是金戈铁马,马革裹尸滴中。

9.这个时候他大义凛然的站出来说他不怕死,所有人都一脸茫然的看着他。

10.放松,别装的一付大义凛然的样子。